杏彩体育app下载:“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扭曲”龙头公司董事长圆桌会50

  “现在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是在市场极度悲观下(发生的),是扭曲的。”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在10月24日由上交所组织的一场圆桌座谈会上,如是发言。他认为,这种的价格扭曲,反映了大家对于光伏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的担忧。

  就在当天,上交所集齐了A股龙头光伏公司一把手。到场人包括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以及爱旭陈刚等人,他们与投资者等,做了2个小时的深入交流。

  现场,这些大佬直面回应了现有的光伏产能过剩论、海内外光伏市场表现等话题,彼此一致认为未来多年的全球光伏需求空间巨大,产业增幅综合看会继续保持25%~35%甚至更高。

  首先,现在二级市场(资本)的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光伏预期最悲观的(情绪)。投资者会担心产能过剩,利润降低等。因为是提早反应出来的。但是大家可能忘记了,光伏是一个持续增长的产业,明年可能增长30%,后年可能会有更好的增幅。对龙头企业,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应悲观。

  目前就现有光伏公司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正在发生剧烈的产能出清。而且还不是一线龙头企业的出清。

  我们自己做电池,对上下游很熟悉。有的新企业产品出来后不行,有的电池价比硅片卖得还便宜。但出清会很剧烈,很短,会过去。

  第三,包括行业、市场、金融等参与者,其实都对新进入的企业会有清晰认知。金融机构对一线龙头企业很支持;但那些没有技术沉淀、还大规模投入的公司,项目已出现问题。

  随着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整个光伏系统,对产品需求及定位,十年前占了70%~80%,现在组件占比是30%。如今更重要的是组件每平方米的功率。因此对我们来说,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提升每平方米的组件功率和每瓦组件的发电效率,对客户带来更好的杠杆价值。我们现在可以批量供应23.5%~24%的组件功率产品,明年希望供应25%以上的组件。

  整体光伏价格未来肯定“稳中有降”。可再生能源,就是为了让所有人是获得低成本的电力。随着技术的进步,低成本创新等,总体成本还会下降。谈及每个企业,利润会不一样,与企业处于的竞争程度、产业链格局等因素有关。阳光电源认为,总体未来成本如果较好的控制,企业利润会保持可观的。

  大家知道,行业竞争有周期性,比如去年是供不应求。当我们要去满足客户需要时,把价值发挥到极致,让客户得到认可,这时品牌会有溢价。因此,总体成本可能会下降,总体单位造价也会降低。每家企业的利润按照企业的实际能力去获取,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未来组件的价格和行业的盈利,2个分化。第一个分化,龙头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分化。第二,国内产能和海外产能的分化。

  未来龙头企业由于渠道品牌和服务的优势,建立了客户端的先发优势,这是链接客户的根本。新企业比较难建立。

  当市场供应充足时,客户会优先采购好公司的产品。与新企业相比,(龙头企业的价格)肯定要高一点,所以新企业用价格“卷”的方式来进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在客户端就会看到低价。这是优势。

  对龙头企业而言,订单持续增长,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来说有很好的满产。过去一段时间大家能看到,供需关系的变化,有的开了90%以上的产能,有的公司开工率50%左右。这样一来,当然带来了成本的差异。开的比例越高,越稳定,产品质量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企业形成恶性循环,会很难坚持下去。当然,龙头企业还有自身的技术领先,以及电池的良率和效率。在先发优势充足、制造能力强之后,毫无疑问都会产生差异化的利润。

  第二,国内和海外。随着国际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化,海外产能相对来说是短缺的。今年美国市场产能供给不足,其他市场也会有这种情况,毫无疑问盈利水平与中国产能水平相比高得多,也会产能分化。能在海外市场布局、链接海外客户,当然与企业的合规合法、管理水平等有关,需要这些支撑。

  第一,未来市场上,组件的优势会不断体现出来。特别是国外。国外合同都是前置,肯定会带来供应链价格的下降。

  第二,就技术领先方面。TOPCon产品的话,如果我们做到NP同价会怎么样?假设明年要卖100GW的N型产品,大家可以计算下(其中的变化)。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背景,目前TOPCon、异质结等产能扩张迅速,传闻称N型产能可能已有800GW左右的规划和实施,市场情绪悲观,大家担忧大量过剩产能可能会影响光伏未来发展。)

  陈刚:光伏是持续增长的产业。过去十年,中国增长60%以上,全球30%以上。未来3年,可能是30%以上。很少有人反驳这个数据,我依然认为未来十年光伏会保持60%的增长。

  正是因为这个产业快速增长,而且该产业容量够大,其技术、成本、管理等都集中在中国企业身上。在某个时点上,产能会过剩,不过会很短暂,比如过去的531等,长期来说优秀产能是会快速增长的。

  第二,光伏产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技术迭代很快。旧产能不能提供更好的度电成本,从P型到N型是现在的趋势。P型已经八年了。优秀产能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分。即便是531的时候,但我们的PERC电池也很好卖,客户甚至急着开着货车在爱旭的门口等。

  第三,同样的技术路线,跨行进入的在认知、管理和产品竞争力方面都有限。尤其N型时代后,它的研发、技术、研发、管理等公司的复杂程度都不是过去PERC时代不能比的。很多企业做出来的东西,转换效率、可靠性等都低过市场的需求。现在低端产品的发货是不可能持续的。

  目前,新的光伏产业产能,公开数据和实际落实有差距的。而且技术迭代后所淘汰的产能是非常多的,头部企业也有大规模的设备减值。融资层面,包括融资和政府投资力度在放缓。现在资本(二级市场)过度担忧了产能过剩。

  另外,光伏市场的需求是健康增长的,而不是下降。适度的产能竞争,对行业发展有利。经过一个竞争,才能发掘更优秀的企业。

  高纪凡、曹仁贤、陈刚、李仙德等都一致认为,未来会有25%到35%的复合型增长,光伏行业增长空间无需怀疑。10年间,中国光伏增长了13倍。

  陈刚认为,未来3年全球保持30%的光伏增长率还相对保守了。“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的阶段,马上进入到以零碳能源为核心的时代。零碳一次能源中,太阳能是主力。很难找到这样的行业,这是时代的需求。”

  李仙德:1到9月,中国新增装机是135GW。我认为,随着储能应用,提高电力的消纳能力,增加装机的规模,今年中国的装机规模能达200GW以上。光储方面,随着储能价格的下降,未来光伏在能源的竞争力上更有优势。未来光+储是主要方向。“我们明年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随着组件价格的下跌,包括中国分布式的成熟,从宏观经济到资本成本的下降,会提高电站投资。整个增长还是会不错的。”

  高纪凡:前几个月我去欧洲,北美,亚太等都深入到了一线,与能源主管人士都做了深入沟通。我们看到:海外市场,今年明年乃至后年,都处于市场快速的发展阶段。

  欧洲来说,2~3年,还是会以25%的速度增长。北美也会以20%到30%的增长。其他市场几乎每一个都在增长。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第二是能源危机下,各国的当地能源部长认为能源供给最好是自己本土的,因为输入性能源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说天然气被切断、海上石油的运输风险等。所以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会更强烈刺激光伏装机。

  另外,2015年,组件降低了1元每瓦。以前就光伏平价电力了,现在储能1瓦时是1元左右。所以光伏和储能能构建一个更稳定的未来。

  现在我们面临国外贸易壁垒三方面。第一是与印度关税问题。头部企业通过海外产能供给美国和印度,现在也非常成熟,也都进入了美国的追溯体系。我认为美国也是一个高增长、高溢价的市场。肯定会给头部企业带来很好的盈利机会。

  第二,某些地区提到的“强迫劳动”等问题。这需要中国企业加强追溯体系和碳足迹,有全球化的能力,会让你进入更多市场。

  第三,美国和中东在培育当地制造业,因此会通过当地补贴的形式来鼓励本地制造业。那么,我们的产品在这种当地补贴的情况下是否还有竞争力?我们也会要评估投资的机会,面临投资周期的挑战。国外投资需要花费更长时间,2年以后你的产能在未来是否有更多优势。

  我们过去10多年时间,我们不断与国外的贸易保护,斗智斗勇。时间过去后,我们在这些市场发展得更好,包括欧盟、美国和其他市场,都有很好的地位。这里面有一个本质的事情:我们有很多好伙伴。之前美国反规避要征税200%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客户站起来了,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货物供应,会停产和大量失业,当时19州州长给美国总统写信,才有了总统的特别法案。这代表什么?正确的、对客户有意义的事情势不可挡。所以,这是一个根本。

  第二,多元的贸易保护,包括美国、东盟、印度等。这些地区都有预判和准备。应对贸易保护十多年了,尤其龙头企业建立了更高水平的全球化能力,现在也都做好了准备。国外的法案有一个特点,不是说今天说今天执行。一般来说都给予时间。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

  曹仁贤:光伏最强产业链都在中国。现在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去,满足前方客户的需要。有的也是走出去。

  在中国当地做生产制造,本身是非常好的,各种创新思想,企业也有能力控制成本。不过还是有一些壁垒,比如海外会指责中国“强迫劳动”等。

  从战略高度来说,企业走出去是在积极参与全球的制造业分工,满足前方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