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app下载:钠离子电池储能深度研究报告(附)

  今天分享的是储能系列深度研究报告:《 钠离子电池储能深度研究报告》。(报告出品方: 头豹)报告来源于公众:

  2023年为钠离子电池量产的元年,储能市场规模预计达2041.6亿元。随着行业发展,2027年钠离子电池在A00级 市场预计将达到17%左右的渗透率,规模达到9517.2亿元。

  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是指以钠离子电池为核心储能方式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存系统,包括制造、分销和安 装等。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充电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正负极外壳构成。通过钠离子在电 池两极间转移,发生可逆转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充放电。钠离子电池储能是较新的领域,相比于较为成熟的锂 离子电池,其具有成本、安全性、可持续性等性能优势。主要优势包括使用广泛且廉价的原材料以及基于现有的 锂离子生产方法可快速扩展的技术等。在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更需要可靠、 高效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因此,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可以根据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1)利用技术进 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各有优缺点;(2)按照应用类型进行分类,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对技术具体要求不 同;(3)依据产业链分类,钠离子电池储能作为一个行业,涉及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中国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特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愈发迅速。钠离子电 池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储能技术。本文将从商业模 式、竞争环境、用户画像三个重要维度入手,分析中国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的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对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继展开研究。20世纪90年代锂离子电池因其更高性 能:高能量密度和长使用寿命,成功产业化。而钠离子电池原材料不易得并具有技术阻碍等问题,其研究与开发 一度陷入停滞状态。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已不能满足新能源领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钠离子电池逐渐重回 大众视野。钠元素的地壳丰度(2.6%)远高于锂(0.0065%),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可以满足大规模应 用的需要,钠电池成为锂电池的优质替补和潜在竞争者。不仅如此,钠电池在政策方面也受到广泛支持。行业标 准得以制定,相关赛道掀起投资热潮。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完善,它将会在各 种应用场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当前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布局尚不成熟。钠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布局与锂离子电池 相似,有利于产业快速导入发展。钠例子电池产业链结构:上游端产业主要涉及电池制备的原材料,主要分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隔膜和电解液。中游根据电池材料不同主要分为钠盐电池、水系钠离子电池和固态 钠离子电池三种;产业下游应用场景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中游企业销售的储能产品和服务等,包括工业储能、家庭 储能、通信储能、后备电源等。

  上游:正极材料正处于早期技术迭代阶段,交易量预计在2023年达到100亿元。负极材料原材料资源匮乏, 行业壁垒较高,2023年交易量预计为50亿元左右。与此同时,产业链不成熟导致上游原材料成本较高,钠电池 优势不能很好体现。

  中游:就市场空间来看,钠离子电池产业处于发展的早期研发阶段,产业链培养尚未成熟。预计钠离子电池 实现产业化发展将在2025年之后,钠离子电池在100%渗透的情况下在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对于专利情况,近年来中国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专利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钠离子电池专利公开量为576项, 仅次于2020年611项。对于企业数量,2017年年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为40家;2018-2021年相关企业年新增 数量减少,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仅为15家。

  下游:中国钠离子电池储能行业主要推动力来源为上游原料制造商与强劲市场,而非下游客户端。尽管钠电 池在储能市场中具有良好前景,目前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上主要应用产品仍为磷酸铁锂电池。以电化学储能项目运营商为主的下游客户,对钠离子电池的态度远没有上游企业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