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app下载:麻绎文:新质生产力火了!哪些赛道值得关注?

  新质生产力从政策层面来讲,主要指向的是两个赛道。其中之一是新兴产业,这里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另一方面,是所谓的未来产业,这里面包括的是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

  新兴产业是过去几年刚刚发展起来,还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速发展的阶段,具备一定的属性和高科技成长属性的赛道。而未来产业,相对来说是有一些前瞻意义的,我们要去对未来做一个前瞻性布局的产业。

  从二级市场投资机会来看,新质生产力在一级行业上可以对应比如说电子、计算机、通信以及电力设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等,相对来说比较偏高科技属性的赛道。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母机的消费国和生产国。目前在低端的方面具备很强的国产替代能力,甚至能够形成一定的出口。但是高端的还是非常于依赖于进口。

  2024年来看,不管是短期的制造业复苏,还是中长期工业母机换新,都会支撑相关需求。再叠加政策层面的支持,比如近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等等,工业母机也会明显受益。可以重点关注工业母机ETF(159667)这种偏向下游制造业并且有更新替代需求的方向。

  当前整个芯片的需求来讲,差不多60%在PC和手机为代表的消费品,10%左右是在汽车电子,还有不到10%在当前比较新兴的领域。所以芯片下游的需求更多还是会受到偏消费品的PC和手机需求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半导体芯片产业链还是一个有周期属性的赛道,差不多每两到三年就是它的一轮上行或者说是它的一轮下行周期。从景气周期的情况来讲,整个芯片产业链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触底回升的阶段。但是当前股价还没有完全反映整个产业链景气修复的趋势。可以关注芯片ETF(512760)。

  整个半导体芯片的产业链大概是可以分成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中游的设计和制造以及下游的封测的环节。“卡脖子”最严重的还是在设备和材料领域。

  晶圆代工厂它的整个的资本开支,差不多80%是要投向半导体的设备。所以半导体设备的景气度就和它下游的整个晶圆厂资本开支有比较大的相关性。虽然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是有周期波动的特性,包括全球的晶圆厂资本开支也是呈现比较明显的周期波动。由于国产替代或者说自主可控的需求,过去几年国内晶圆厂扩产的周期是有一定的持续性的,也带来了上游设备厂商的订单持续往上增长。后续,我们觉得还是处在一个订单交付、业绩兑现的阶段,有希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增长。可以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从全球来看,产业整个供需格局比较紧缺的可能还是偏向于上游的算力环节。对应的核心标的主要集中在比如说像GPU芯片,以及光通信。从国内来讲,当前算力环节可以重点关注光通信,特别是光模块领域。从全球光模块格局来看,2022年全球前十大的光模块厂商国内就能够占到7家。国内的头部光模块厂商未来切入到海外先进算力产业链中的确定性也是比较高的。可以关注通信ETF(515880)。

  主持人:大家好,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的基金经理麻绎文,和我们一起聊聊当下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期直播聚焦的第一个热点关键词就是新质生产力。最近大家听到新质生产力这个词的频率还是很高的。相关的一些工作报告也都提到了要着重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以新质生产力它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会跟哪些板块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能大家也还不是太清楚。请麻总帮我们做一下解答。

  麻绎文:如果我们简单地去理解新质生产力,我们觉得还是着重于它概念上的两点:一个是新,另一个是质。我们觉得“新”总结来讲就是新动能。相比传统的一些老动能来讲,比如说以往国内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房地产或者基建等等。而我们觉得新质生产力它具备一个新的特点,指向的是一些比如说高科技、高成长的,具备未来属性的赛道。

  另外,“质”我们觉得对它的简单理解就是高质量。经过过去二三十年国内传统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来讲,投资的回报或者说收益率是有所下降的。从未来来讲,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些相对来说发展质量比较高的方向,比如说对于未来经济的支撑作用会更加明显的赛道,这是高质量的特点。

  如果我们去对新质生产力做一个总结,我们觉得从政策层面来讲,主要指向的是两个赛道。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新兴产业,这里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设备。另一方面,是所谓的未来产业,这里面包括的是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和新型九个未来产业。

  所以我们总结来看,所谓的新兴产业是过去几年刚刚发展起来,还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速发展的阶段的,具备一定的新能源属性和高科技成长属性的赛道。而未来产业,相对来说是就有一些前瞻意义的,我们要去对未来做一个前瞻性布局的产业。

  如果我们聚焦到A股或者说整个上市公司层面的一些行业主题来讲,我们觉得新质生产力从一级行业来讲可以对应比如说电子、计算机、通信以及电力设备、新能源等等,相对来说比较偏高科技属性的赛道,还有包括生物药等等。

  所以说总结来看,我们觉得政策层面,它的指引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不管是在从今年来看也好,或者说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也好,我们觉得像这样一些具备新质生产力属性的成长型的赛道,还是可以去重点关注。从去年的下半年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政策层面已经是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比如说像货币政策里面,支持相关的一些产业去进行,包括对它的融资进行一定的支持。另外财政政策方面,像一些税收减免型的政策,比如说去年整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可以用它的研发费用去扣除企业所得税,这些是财政税收上的支持。另外还有一些产业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说一些顶层设计,包括去引导地方的一些政府对它的产业发展进行支持。

  所以我们从整个政策层面来讲,从上到下都是相对来说已经拧成一股绳,来去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从未来来讲,我们觉得这些板块还是值得去重点关注的。不管是政策催化也好,还是产业发展的速度也好,都有望带来行情上的支撑。

  主持人:谢谢麻总的解答。刚才麻总给大家做了一个比较丰富的解答。我们也大概了解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外延,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科技的方向,包括像脑机接口、数字经济,包括像工业母机这种制造业。所以我想现在确实在制造业里面,刚才麻总也提到,像工业母机、机床这块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应该来说也是代表了未来这种先进的生产力。有句俗语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业母机这种关键的设备,我想它的重要性和芯片设备等等其实等同的,或者说可能不相上下的。

  但是可能还有一些投资人还不太明白具体什么是工业母机,所以我先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工业母机是用来生产机器的装备或者说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大家都知道,比如说你要造新能源汽车,你要造大飞机,那你需要有很多的加工机械的设备。所以工业母机很多时候我们会用机床来代表。那这里面刚才提到包括像产业、新能源汽车等等都需要质量很高的一些机床,特别是一些数控机床。

  刚才麻总也提到近期的很多政策,一方面在财税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很多支持,然后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响应。另外最近的几次重要的会议上也在强调要实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以及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我想这对于工业母机的更新换代也有很好的推动。既然现在工业母机的热度也这么高,想请麻总接下来也聊一聊我们国内现在工业母机也就是机床行业的格局,以及市场的更新换代的空间会有多大。

  麻绎文:如果我们从国内的整个工业母机市场的情况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母机的消费国,包括生产国。我们整个产值大概能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多,整个工业母机的消费是能够占到全球的30%。这里面的差值反映的是我们当前整个低端的工业母机还是具备了很强的国产替代能力,甚至能够形成一定的出口。但是对于高端的工业母机,比如说像一些五轴数控机床等等相对来说比较偏高端的,下游应用面向于比如说像航空航天,包括一些相对来说偏高端的军工制造等等领域,这种高端的工业母机还是非常于依赖于进口。

  首先从整个大的工业母机行业的情况来讲,它属于通用设备领域,除了机床还包括像叉车,还包括工业等等赛道。它的下游还是偏向于制造业,或者说传统的一些周期性的行业。从历史上来讲,它就有一定的周期性属性。过去几年整个国内受到宏观经济承压,包括海外加息影响之后,制造业在2023年的下半年,也是逐步进入到了一个企稳复苏的阶段。展望2024年,不管是像中国的制造业的恢复,还是像美国的制造业补库,这都是会带来工业母机需求的回升。特别是工业母机作为这种上游型的赛道,它的需求修复的弹性我们觉得还是比较大的。

  再从整个工业母机它自身的换机周期来讲,目前距离上一轮整个工业母机大规模放量的时间节点也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从自然条件上来讲,也差不多进入到了一个工业母机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周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觉得不管是短期的制造业复苏,还是从中长期的整体的大规模工业母机换新,我们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更新的需求。再叠加整个政策层面的支持,像今年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的政策,政策层面也是提到了有5万亿的空间。所以这块我们觉得后续还是可以去重点关注像工业母机ETF(159667)这样的产品,属于偏向于下游制造业并且有更新替代需求的方向。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提到整个工业母机的体量确实是比较大,而且您刚才也提到,第一是原来的产业周期下可能一些工业母机更新换代的时间也到了。另外一方面随着我们、新能源车、航空航天、机器人这些产业的发展,对工业母机也会不断有新的需求。目前看我们的国内的需求量可能比我们的自产能力还要更高,现在中低端相对来说国产替代率是比较高的,但是高端机床的国产化还有很大的空间。那您觉得目前我们国产替代的情况大概是怎么样的?

  麻绎文:从2018年的数据来讲,低端工业母机的国产化率差不多是在82%,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去实现了国产替代。不管是工业母机零部件也好,还是整机也好,包括数控系统也好,都有一定的替代能力。到了中端的数控机床,整个国产化率差不多是在65%左右。再到了高端的数控机床来讲,像2018年整个国产化率只有6%,不到10%的水平。所以从长期来讲我们觉得工业母机还是有比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工业母机,包括集成电路、软件等等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产业都是集中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不管是财政税收也好,还是说产业政策层面也好,都是在支持整个的工业母机国产替代。特别是在高端的比如说五轴的数控机床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的空间。

  从海关总署统计的情况来讲,我们的贸易逆差情况也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也是说明从2016年到2018年,当时整个工业母机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依赖于进口。2018年之后,从2019年开始,我们看到像工业母机的贸易逆差已经出现了下降。这里面也是反映了我们对外的依赖程度在逐步降低。另外,甚至像一些低端的工业母机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的出口能力。这块已经反映了我们的国产替代的突破趋势。

  如果要未来做一个展望的话,我们觉得工业母机行业摆脱了过去偏老旧的生产制造能力之后,近几年随着很多民营企业逐步的突围出来,逐步具备了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能力。未来,国内工业母机企业逐步在往高端化去走的趋势,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明确的。从长期来讲,我们觉得这个赛道还是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的。

  主持人:感谢麻总刚才对于工业母机/机床相关行业的解答。我们继续回到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那刚才从工业母机行业也能够看得出来,我们新质生产力核心的主题应该要实现自立自强,特别是在科技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能跟得上先进水平的技术。同时实现发展的自主性。实际上现在像芯片产业也是我们国家在自主可控方面一直去努力去突破的地方。

  在过去一段时间,在库存周期、产业周期的影响下,半导体产业链也是有一个下行的过程。整体在过去这几年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体验感确实是不太好。前段时间我们也看到,整个半导体产业在Sora大模型等等影响下,出现了一定的复苏迹象。可能有些投资人是不是觉得机会真的来了,开始慢慢有些恢复信心。想请问麻总有关半导体芯片相关的一些投资机会您是怎么来看的,您认为现在已经走出了产业周期的底部了吗?

  麻绎文:如果我们从半导体它自身的周期来讲,其实它也是具备多重周期的,首先最简单的是它的自身的景气周期。如果我们从当前整个芯片的需求来讲,差不多60%还是在PC和手机为代表的偏消费品,然后差不多10%左右是在汽车电子,还有不到10%的水平是在当前比较新兴的整个人工智能领域。

  所以大家做一个总体判断,整个芯片下游的需求更多还是受到偏消费品的PC和手机需求的影响。大家去看自己买的一些半导体芯片相关的股票或者ETF,就会发现这些标的它的下游需求可能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一些偏传统的消费品。有一些比如说像新兴的算力芯片标的,可能短期相对来说,一方面标的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它还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路径当中,整个的营收或者市场规模还没有占到芯片下游需求比较大的权重。

  所以整体上来讲,我们看过去比较长的十几年的时间点,如果从全球来看,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它还是一个有周期属性的赛道,差不多每两到三年就是它的一轮上行或者说是它的一轮下行周期。

  大家回顾一下上一的上行周期,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当时,是随着5G手机的更新换代,再叠加2020年出现了一些疫情事件,大家居家的一些需求变多之后,游戏包括在线办公等等需求催生了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再叠加上一轮整个新能源赛道的大爆发。这里面的一些工控类的,包括车载芯片的需求,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景气上行。

  所以上一轮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大周期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到2021年。进入到2022年之后,由于受到了供给端的影响(此前各大厂商扩产的产能逐步释放)。再叠加2022年出现了比如说像海外加息的影响,国内方面受到疫情的冲击之后,大家的消费能力也有一定影响,整个芯片的需求随着手机和PC出货量的减少,同比增速逐步下滑。过去的两年多时间,确实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处在一个下行周期的过程当中。

  如果我们从时间维度上来判断,当前是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景气周期逐步筑底回升的状态和阶段。美国半导体协会统计了全球,包括中国的半导体销售额的同比增速情况,在去年的下半年11月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增速由负转正的阶段。从景气周期的情况来讲,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触底回升的阶段。包括我们去看海外,比如大家可能关注度比较高的美国的费城半导体指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进入到了一轮上涨当中。即使剔除掉比如说像涨幅比较迅猛的一些GPU和人工智能结合比较紧密的算力芯片,其他的一些标的也是出现了一些反弹性的行情。

  从国内来讲,去年以来,特别是像今年一、二月份,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链随着大盘的情绪低迷包括流动性的冲击,在一、二月份下跌确实比较的惨烈。但是从整个半导体它自身的景气周期来讲,我们觉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景气上行的周期,所以我们觉得当前股价还没有完全反映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景气修复的趋势。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去年四季度开始一些大宗的比如说存储芯片,像DRAM包括NAND Flash等等,已经出现了一些涨价的行情。海外的几家的巨头,去年上半年陆续都推出了自己的减产计划,由于这几家厂商它的全球垄断地位还是比较强的,一旦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减产,到去年下半年之后,整个产业链的供需格局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再叠加三季度,大家知道像苹果的新手机,包括像华为的Mate 60发布之后,很多人他本来是没有换机的需求,但大家发现像华为的Mate 60确实是一个性能比较强劲、有先进制程能力的高端的智能机,然后很多人就产生了换机需求。间接也是导致了像四季度手机的DRAM芯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了涨价型的行情。

  比如说从全球龙头像三星的表态来看,2024年的一二季度也是会逐季调涨它的的价格。包括我们看Trend Force统计和预测,2024年整个的存储芯片的价格情况,基本上也是呈现每个季度都会上涨的行情。

  所以我们不管看海外的几个存储芯片的龙头,还是像国内上市公司层面一些存储芯片的模组,包括一些分销商等等标的近一段时间弹性是非常强的。整个股价层面有些标的可能上涨的幅度也是比较大的。这块我们觉得也是反映了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先行的迹象,因为从上一轮来讲,2019年也是以偏大宗的存储芯片率先进入到复苏周期,像今年也是反映了这样的趋势。

  后续我们如果是对2024年做一个展望,像上一轮的5G手机的换机周期在2024年,我们觉得大家可以关注的是AI的手机包括AI的PC,我们觉得可能是今年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带来整个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逻辑。比如说像近期2月份三星它就发布了自己的AI手机,也是刷新了它的S系列最快销量破百万的纪录。反映了大家在AI的新消费品出来之后就有尝鲜的需求。而且我们知道现在距离上一轮手机的换机潮已经过去了差不多有三到四年的时间,大家也会自然进入到一个换机需求的时间节点。再叠加新品的发布之后,大家对于包括AIPC也非常关注。

  不管是从我们行业里面来讲,或者说从消费者来讲,都非常关心包括什么时候能发售。国内像华为包括魅族等等国产手机厂商都是在落地自己的AI功能,还是值得去期待的。今年我们觉得手机消费需求带动整个半导体芯片消产业链往上走,这个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后续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可以密切关注半导体芯片销售和同比增速的情况,包括像存储芯片价格的变动的情况,都是有一些高频数据可以去跟踪的,这些还是可以去反映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链整体景气修复的趋势。可以关注芯片ETF(512760)。

  主持人:刚才麻总确实是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解读。目前半导体产业既然有了这种复苏的预期,那么我们半导体产业整体的程度,比如说一些关键设备像光刻机到底它突破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能不能请麻总再给我们介绍一下?

  麻绎文:大家可能日常听到比较多的半导体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说像光刻机或者像EDA或者像一些封测等等概念,我们整体来讲去做一个梳理,来看一下半导体芯片的产业的情况。

  整个半导体制造的流程大概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Fabless类型,由芯片设计的厂商去用一些比如说EDA软件,然后再采购一些海外包括国内的一些IP内核,然后再去做整个的芯片的设计,最终把芯片设计的图纸交给中间的晶圆代工的厂商。晶圆代工厂,它的整个的代工的厂房,前期做资本开支的时候就需要去投入去买一些设备和材料,然后再通过去承接设计厂商的设计图纸去做晶圆代工。代工好之后生成的芯片,最终再交给下游的封装测试厂商,最终再形成面向终端消费的芯片的产品。

  所以总结来讲,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半导体芯片的产业链大概是可以分成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中游的设计和制造以及下游的封测的环节。

  从当前的国产化情况来讲,我们觉得相对来说比较“卡脖子”的还是在设备和材料领域。因为除了设备和材料之外,像设计领域不管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手机的SoC,包括像存储的芯片和GPU等芯片,国内已经是具备一定的国产替代能力。甚至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偏先进制程的设计能力,相对来说比较突出了。另外从下游封测的厂商来讲,国内的封测厂商还是具备比较强的自主替代能力,甚至有一定的先进封装的能力的厂商能够接到海外科技大厂的订单。这一块国产替代也不是我们特别担心的问题。

  具体来看设备和材料环节,首先是设备的领域。我们知道整个的半导体设备厂商面向了下游的晶圆代工厂。晶圆代工厂它的整个的资本开支,差不多80%是要投向半导体的设备。所以大家看行业的景气度就和它下游的整个晶圆厂资本开支有比较大的相关性。由于国产替代或者说自主可控的需求,过去几年国内晶圆厂的扩产的周期是有一定的持续性的,也是带来了上游设备厂商它的订单持续往上增长,处在一个产能持续扩充的状态,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来自于晶圆厂的扩产。

  具体看半导体制造的设备,最重要的三块。主要是光刻、刻蚀和薄膜沉积,差不多分别能够占到整个的半导体设备里面的20%的市场空间。所以大家日常比较关注的,比如说以光刻机为例,国内所有的晶圆厂,基本上还是要严重依赖于像海外的比如说阿斯麦尔的光刻机去做它的晶圆代工。另外,像刻蚀,包括薄膜沉积的设备,国内已经有一些厂商能够实现比较强的国产替代。所以这块也带来相关的龙头公司它的业绩和订单的爆发式增长。

  以2024年为例,1月份上市公司也是陆续发布了它的年报预告的情况。像两家头部的国产设备厂商披露的2023年新接订单的情况也是相当的亮眼。整体上来看,头部的一些设备厂商它的2023年新增的订单增速基本上都是在30%到40%以上。这块也是反映整个国产替代进行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特别是在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环节。

  后续,我们觉得还是处在一个订单交付、业绩兑现的阶段,我们觉得相对来说还是有希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增长。如果我们对2024年包括更长远去做一个展望,我们看到像国内的一系列晶圆厂,不管是存储的厂商还是专门做晶圆代工的厂商也好,包括头部科技公司它自身的一些晶圆厂也好,未来几年它的扩产计划还是非常饱满的,不管是先进制程还是成熟制程都处在一个扩产的阶段。

  包括像去年,2023年有存储厂商它的扩产计划也是受到了海外制裁事件的影响。进入到2024年之后,由于国产设备厂商的导入,其扩产计划也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2024年它的新厂房的建设,包括设备的导入可能也会进行的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所以这块,我们觉得对于国产设备厂商,它的业绩增长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另外从材料环节来讲,因为材料是属于一个相对来说偏耗材的属性,和晶圆厂的稼动率还是有比较大的相关性。像2022年到2023年,虽然说它有国产替代的属性,但是由于国内晶圆厂它的稼动率也好,或者说它的整个产能利用率在2023年相对来说是有一个下滑的,也导致了像材料型的厂商2023年业绩相对来说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进到去年四季度之后,我们已经看到全球龙头晶圆厂整体的稼动率是有一定的回升的。进入到2024年之后,像头部的晶圆代工厂它也是预测今年整个晶圆代工全球的营收的增速是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几。所以这块也是反映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在2024年会进入到一个景气修复的趋势和周期,相应的也会带动向上游的设备和材料的景气的修复。特别是材料属于一个耗材的属性,今年整个它的使用量可能也会有增长。

  从国产替代的角度上来讲,像一些核心的比如说掩膜板,包括抛光液、抛光垫等等材料,包括像光刻胶等等,大家可能以往关注度比较高。当前,一些偏先进制程的材料还是需要去严重依赖像海外的,特别是像日本的厂商,整个的国产化还是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

  包括从海外的一些智库的研究来讲,也是提到以光刻胶产业为例,它的产能情况或者说它的订单导入的情况,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后续我们觉得国产替代还是一个偏中长期的逻辑,如果我们从国产替代的角度上来讲,针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我们觉得更加值得关注的还是设备和材料环节。对于未来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这是国产替代成长性比较明显的细分方向。可以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主持人:接下来想再聊一聊人工智能。因为今年开年以来,最热的话题就应该是非人工智能莫属。在春节期间,文生视频的大模型就已经出现了。所以在它的催化下,人工智能的相关的上下游的行业都是遍地开花。我们国内的产业政策上也在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哪些,以及对应的咱们在证券市场有哪些机会?

  麻绎文: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我们觉得也可以分成上中下游。上游主要算力环节,对应的核心的一些标的主要集中在比如说像GPU芯片。整个GPU芯片,全球基本上还是海外两家头部厂商垄断为主。全球不管是海外的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互联网厂商,包括像运营商也好,包括像央国企也好,大家去做整个大模型的开发,当前阶段还是绕不开龙头公司的算力芯片,这块后续也是有一定的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不管是像华为的产业链还是说像上市公司层面,也是有一些标的它有自身的算力芯片的开发。包括这两天我们看到也有上市公司公告自己的AI芯片研发成功的消息,也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在上涨,我觉得这里面也是反映了国产替代突破的趋势。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像算力层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光通信的产业,特别是像光通信核心的光模块。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像不同的服务器之间还是有很强的互联互通的需求。这里面要使用到很多的光通信的一些产品,比如说像光纤、光缆,或者说像光模块、交换机等等产品的应用。在光电信号转换这一端,需要使用到光模块。由于整个全球的光模块竞争格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晰的,国内企业优势明显,所以这块也是受到了很多的市场关注。

  从中游的层面来讲,主要对应的是模型开发,包括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等等偏计算机,包括软件型的公司。这块我们大家也可以看到,特别是下游的偏垂直应用的一些应用软件型的公司,包括像办公软件也好,包括像其他的一些大家可能关注到的应用软件型公司都在陆续布局自己的大模型。海外已经开始陆续实现它的付费功能,从国内来讲我们觉得后续也会进行相应的映射。比如说后续国内的一些办公软件给你提供一些AI相关的功能,再通过每月付费的一种形式,就摆脱了以往的一次性销售的软件的商业化模式,后续带来比如说每个月付费订阅的付费模式。可能会带来相关上市公司的盈利,包括整体的毛利率的增长,这块我们觉得可以值得去期待。

  从下游的层面来讲,主要的是应用层面方向。从国内来讲应用落地比较快的可能相对来说还是影视,包括等等应用型的方向。去年整个的行业,很多的原画创作的招聘岗位已经提出了具备人工智能使用能力的要求,也是反映了在游戏行业的原画创作未来很大程度上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去进行一个替代的。人工智能多模态的功能能够实现文生图,甚至像今年Sora可以实现文生视频的功能。未来我们觉得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省游戏,包括影视创作前期开发的时间上,包括资金上的成本。这块我们觉得是应用层面国内落地比较快的方向。

  另外,我们觉得像海外也是在做大模型和智能驾驶,包括人形机器人去做一个结合,这两天我们看到一个海外的人形机器人厂商发布了最新的一段视频,它和OpenAI去做了一个合作,人形机器人和OpenAI的大模型结合之后,能够很好地去和人类去进行包括语言上的交互,甚至是执行你给它提供的一些命令,比如说它可以去收拾你的餐桌,让它去整理垃圾,甚至可以让它递过来一些东西等等,它的整个语言交互逻辑性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的。所以从长远来讲,人形机器人和大模型结合之后,我们觉得它的通用属性会更加强。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陪伴,还是在工厂里面,它去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宽泛的一些工作,比如说搬运、装卸等等操作,我们觉得未来还是可以去值得期待的。

  从智能驾驶领域来讲,和大模型去做一个结合之后,整个的智能驾驶算法上的一些训练,我们觉得也是会极大程度地提升它的效率。未来整个智能驾驶和大模型结合之后,我们觉得它能够去有效应对各种不同的非标准化的场景。我们觉得智能驾驶长远来看,高阶智能驾驶的落地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加速。

  综合来看,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像上游的通信、半导体芯片算力,中游的计算机软件模型和训练数据集,以及下游的比如说游戏、影视、机器人产业,包括像智能驾驶应用层面,都是我们可以去关注的。像这两天政策层面也提到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发展引擎。我们觉得从长远来讲,它可以赋能各行各业。也是对应了我们刚刚提到的新质生产力对应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包括一些方向。我们觉得人工智能和政策层面的新质生产力结合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紧密的,也是我们从长远来讲比较看好的方向。

  主持人:刚才麻总通过整体的上下游产业的梳理,我相信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有关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的框架的脉络了。那刚才也提到,上游是算力通信模块,中游是模型和一些应用的软件,下游的具体的人工智能结合一些场景、一些未来的应用场景的开发。作为A股的投资者来说,在参与当中的时候还有哪些需要去注意的吗?请麻总再给我们做一些分析和剖析。

  麻绎文:首先是标的选择上面,我们觉得相对来说从全球来看,整个供需格局比较紧缺的可能还是偏向于上游的算力环节。因为如果我们从海外的一些算力的龙头来讲,过去一段时间涨幅非常巨大。从国内来讲,当前算力环节我们觉得相对来说比较重点关注的可能是光通信,特别是光模块的领域。整体上来讲,从全球的光模块的格局来讲,2022年全球前十大的光模块厂商国内就能够占到7家。另外,像国内的头部的光模块厂商在一系列相对先进的技术,比如说800G的高速率光模块,包括一些像硅光、CPO、LPO等新技术新方案上来讲,它的布局相对全面。未来它切入到像海外先进算力的产业链,我们觉得它的确定性也是比较高的。

  从产业的投资趋势上来讲,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链经历了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这样一轮普涨行情之后,我们觉得2024年大家更多可能关注的是业绩的确定性。像通信产业链,特别是光模块的产业链,在今年放业绩、放订单的确定性我们觉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我们重点可以关注通信产业链的标的比如通信ETF(515880)。另外,从更长周期的维度上来讲,我们觉得业绩确定性比较高的还有包括像上游的半导体芯片产业链。刚刚也提到,它也是整体处在一个景气修复的趋势。

  另外像下游的游戏行业,也是由于2022年整个自身版号恢复发放以来,像去年整个国内头部厂商也陆续拿到自己的版号之后,整个新游戏上线之后也是贡献了一些新的业绩增量。从国内国产游戏的市场来讲,去年整个游戏市场的增速基本上也是在10%以上,也是呈现了一个景气修复的趋势。可以关注游戏ETF(516010)。

  总体上来讲,从业绩确定性,包括景气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觉得可以关注上游的一些算力,包括像下游应用里面的一些游戏等等环节,业绩层面相对来说比较有优势的方向。

  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给大家的建议还是要采取一些比如说逢低分批的操作方式。相对来说,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地去做一些追高的动作。特别是像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TMT板块,从历史上来讲波动就非常大。比如说,像去年的上半年TMT四个行业一度也是在每个交易日能够占到全市场差不多40%的成交额,所以当时也是呈现了一个非常火热的行情。此后进入到二三季度大家也看到,由于短期业绩没有快速兑现,包括一些市场情绪的影响,整个TMT的板块在去年二三季度也是迎来了比较明显的调整。所以我们给大家的建议还是不要轻易的去追高,可以逢低分批操作。

  从标的选择上来讲,我们给大家的建议也是可以关注相关的一些ETF品种。ETF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化的布局,比如说像半导体芯片、通信以及游戏等等相关的一些ETF品种,本身它投资的一些股票相对来说能够达到40到50家的数量,整体的分散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主持人:刚才在听到麻总讲智能产业链的上游算力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光模块的机会,让我感觉到好像光模块可能在算力里面是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所以我也想到以前我们在做投资学习的时候,也听到很多人说叫淘金者和卖铲人的角色。我们以前在美国淘金热里面,最赚钱的不一定是淘金者,因为淘金者可能也不见得挖得到金子,但是卖铲子的人可能赚钱的概率会比较高,因为你要淘金可能就需要去买一把铲子,否则可能连淘金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那在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当中,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链里面的产业,不管企业有没有跑出来,对于算力都是有需求的。然后麻总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在人工智能产业链里具体还有哪些这种所谓卖铲人的角色。

  麻绎文:您刚刚讲到卖铲的角色,我也是非常认同的,在一个大的产业发展趋势当中,相对来说的卖铲的角色,承担的风险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低,但是它的业绩确定性可能又会比较高。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像在2019年到2020年上一轮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的这行情当中,大家回想一下,涨幅相对来说比较领先,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可能是CXO医药外包服务的公司。

  在产业链当中,CXO就类似于卖铲子的角色,因为我们知道从一个前期的研发投入上来讲,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从资金的成本角度上来讲,一款新药的研发可能要达到一个10亿美元的前期的投入。它的最终研发的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失败的风险,包括新药研发完成之后,经历临床实验,最终再到上市的审评审批,这中间都存在很大的研发失败的风险。对于创新药的企业来讲,它本身自身就要承担很大的研发的风险。相应的对于卖铲子的一个角色,医药外包服务的公司来讲,由于它承接的是创新药公司的订单,同时它也不用承担药物研发最终的成功与否的风险,整体上来讲它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高。

  所以在上一轮创新药的公司产业投资当中,像CXO的公司成长属性或者说大家的关注度就会比较高。对于这一轮的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来讲,卖铲子的角色上游的算力,包括半导体芯片,以及通信里面的比如说像光模块公司,就属于卖铲子一个角色。因为我们知道当前整个大模型是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不管是海外的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互联网厂商,它的大模型开发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管最终谁的应用层面更广泛,谁的技术实力更强,谁的商业化应用能力或者垂直落地能力更强,上游的算力首先是大家必须要使用的产业细分环节。包括竞争格局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稳固的,GPU领域全球两家海外龙头公司去垄断。国内来讲有国产替代需求,因为海外制裁事件影响,国内少数几家公司具备国产替代能力,未来成长性也比较强。

  从光通信角度上来讲,全球以头部几家厂商垄断为主,国内几家头部光模块厂商已基本能承接海外龙头公司订单。甚至目前海外光模块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反映了产业链竞争格局相对完善和优化。所以我们觉得从卖铲子角度上来讲还是可以关注上游芯片和通信产业链相关标的。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