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app下载:扮靓“面子” 做实“里子”

  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实施度专项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巧做“加减法”,下足“绣花功”,城市管理更加有效有序……今年以来,南昌市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金秋时节,登高远眺,目之所及皆风景如画: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整洁,建筑错落有致,公园美丽宜人……一幅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城市画卷在南昌大地徐徐展开。

  影响出行的“断头路”越来越少;小而美的邮票绿地越来越多;公园广场,市民“席地而坐、裤子不脏”;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从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南昌城市高颜值和好气质内外双修。今年以来,南昌市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宜居、宜业、智慧、生态的“幸福之城”成为现实。

  明明目的地就在眼前,脚下的路却已是尽头,“断头路”曾困扰不少市民。日前,在南昌经开区绿冠路路段,原来的“断头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双向四车道。

  从“胡子工程”逐个销号,到“断头路”陆续打通,一切要从2022年初说起。彼时,南昌开展“胡子工程”“断头路”攻坚行动,当年累计开工道路45条,通车38条;2023年9月底,民营大道、复兴大道东延等38条道路已开工,开工节点达标率95%;丽湖大道北延、玉岸路等19条道路已通车,通车节点达标率135%。一年半时间,打通57条“断头路”,这便是南昌速度。

  在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张《2023年南昌市“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实施项目点位分布图》引人注目。图上,44条打通“断头路”项目用绿、黄、红标注,分别代表着未开工、在建、通车,并附上计划图,跟踪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

  不仅是路,一江两岸还因跨江通道的增多而变得畅通。日前,横跨赣江的复兴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这将为年底实现主线贯通提供有力支撑。复兴大桥是南昌市第八座跨赣江桥梁,是江西最大跨度的钢混组合梁钢箱拱桥,也是国内叠合板组合梁桥面最宽的拱桥。大桥建成后,南昌“一江两岸”快速交通体系将更加完善,极大缓解昌南片区跨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将原本3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1分钟,促进红谷滩区九龙湖片区、南昌县昌南产业组团相互融合,为南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对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前不久,南昌首现“十桥同架”建设场景。“十桥”分别为隆兴大桥、复兴大桥、洪州大桥、昌南大桥、铁河大桥、官港河大桥、三官河大桥、南新大桥、长乐大桥、将军洲大桥。项目全部建成后,跨江临湖通道将提升南昌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区域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市民过江览湖将更高效便捷,出行体验将得到极大增强。

  此外,南昌市还围绕“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城市发展战略,高质量编制“多规合一”方案,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推动新旧城区一体化发展。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城市发展蓝图逐渐“变现”:枫生快速路、洪腾高架、桃花南路高架等快速路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九龙湖片区加快成势,赣江两岸旧貌换新颜。八一广场、秋水广场、长天广场、孺子亭公园、经开区乐活公园等一大批公共场所更是成为南昌的天然城市会客厅。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一到下雨天都没法走路。现在环境好多了,空气清新,我们每天吃过晚饭后都要来龙潭公园内走走。”家住南昌经开区奥克斯盛世华庭东区的居民周静说,夜幕降临时,从家中步行至公园,街头行道树、绿化带上的霓虹灯交相辉映,建筑物上流光溢彩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在如此美景里散散步、锻炼身体,十分惬意。

  同样感受到生活环境变化的还有一大批老旧小区居民。“咱小区是原江西氨厂的家属区,房屋多数建于20世纪70年代,居民大多是氨厂退休职工,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家住青山湖区江氨社区的居民胡建华表示,因为老旧小区改造,原来缺乏管理的绿地改造成休闲空间,增添了许多健身、娱乐等设施。此外,小区里面还设计了以江氨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党建宣传墙,弘扬老一辈劳动者的工匠精神,让大家特别有归属感。

  近年来,南昌市投资280.6亿元,在水系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休闲网络构建、综合风貌整治、美好社区创建、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精心谋划,实施度专项城市更新行动,共完成500余个老旧小区的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综合整治300余处城市内涝积水点,建设地上立体停车场17处,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93台,打造了沿赣江长达28公里的生态景观长廊和九龙湖公园、艾溪湖公园、瑶湖公园等一大批高品质城市公园。

  环境变美的同时,城市也更有文化气息了。在南昌,“潮文化”逐渐引领时尚。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高新区图书馆等精致温馨的城市书房正融入城市血脉,以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为市民搭建起一个有颜值更有内涵的新阅读平台。

  在老城区,一些闲置的老旧厂区承载着很多人的回忆。近年来,南昌市通过对老旧厂房的改造,让曾经破败不堪的工业遗产面貌大变,成为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以江西华安针织总厂旧址(699文化创意园)为例,提升改造保留了原有苏式厂房建筑,用创意设计将风格与多元业态相结合,为老厂房赋予新活力。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60余家,园区年产值超20亿元,成为南昌市的文化名片、网红打卡地、市民周末休闲目的地。

  城市框架拉大,配套基础设施如果缺失,提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南昌市坚持城市规划到哪里,配套设施就配置到哪里,实现城市大提质、环境大改善、生活大变样。“我们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不断创新,突出交通、水利、文化、民生等建设重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的品质,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南昌市在兼顾城市面子里子、大局细节的同时,巧做“加减法”,下足“绣花功”,织密城市管理“针脚”,让城市功能内涵双提升。

  行车在道路上,异响的窨井盖逐渐销声匿迹。近两年,南昌市大力开展城市道路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广应用带有“飞阁流丹”标识的防沉降、防噪声一体化新型窨井盖,19条城市主要道路上的3782个破损窨井盖焕然一新,达到美观和方便通行的目的。

  曾经,在红谷滩区凤凰洲片区部分安置房小区内,以房屋租赁为主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如今,小广告不再是无序乱贴,而是整整齐齐地张贴在小区的便民公共信息栏里。垃圾广告整治中,执法部门变“末端执法”为“前端服务”,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主动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协调,增加公益广告宣传栏,有条件的社区开通社区便民服务微信平台。今年以来,南昌市共增置便民信息张贴栏26801块。

  科技赋能为智慧插上翅膀。近日,记者走进南昌市数字监督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立即呈现出城区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滚动显示当日数字平台的各类情况。“我们通过视频监控就可以发现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南昌市数字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系统已成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为一体的“智慧”。尤其是“掌上”APP,实现群众全程互动,开创城市治理新模式。

  南昌数字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神经中枢,共享全市天网工程74851个摄像头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视化监管。自2018年7月16日启用的建筑垃圾运输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接入全市6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的新型环保密闭渣土车信息。

  此外,南昌市还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公安等视频网络城市管理体系,搭建互通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有序规范城市秩序,不断提升城市颜值。该市进一步优化完善网格化管理,让每个市民都进入“朋友圈”,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如今,南昌市便捷的高品质生活圈彰显城市温度,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电话